泰國作為東南亞公民社會重要據點竟也打壓NGO?淺談泰國結社自由狀況

泰國作為東南亞公民社會重要據點竟也打壓NGO?淺談泰國結社自由狀況

「探索台灣在東南亞公民空間緊縮下的角色」研究發布暨論壇

本論壇為亞洲公民未來協會(ACFA)【2023台灣與東南亞社會議題週(ACFA 2023 Taiwan and Southeast Asia Civil Society Week)】主要活動。

邀集十位來自七個東南亞國家的NGO、獨立媒體、律師、學者赴台。近七十位參與者加入此論壇共同討論東南亞區域公民空間緊縮的現況與挑戰,參與者包含國際組織、東南亞區域公民社會組織、台灣公民社會組織、獨立媒體、律師、學者、立法委員等。

論壇聚焦在:(一)重申結社權的重要性及討論保護結社權的策略;(二)了解台灣公民空間和法律框架對於保護外國人結社權的挑戰、短處以及實務案例;(三)東南亞之中七個國家的結社權與公民空間現況;(四)在區域公民空間緊縮的背景下,台灣公民社會如何在區域公民空間緊縮下扮演重要角色,使東南亞的公民社會組織和人權捍衛者能夠降低工作的風險及代價,延續使命並達成目標。


亞洲公民未來協會邀請泰國人權律師Kunthika Nutcharut及泰國人權組織iLaw項目經理Anon Chawalawan,淺談泰國公民社會在結社自由上面臨的直接挑戰。

Kunthika Nutcharut是泰國人權律師,於2015年開始執業。她以其刑事辯護律師的身份聞名,並代理許多泰國的重要政治案件。

Anon Chawalawan是泰國人權組織iLaw的項目經理。該組織主要致力於觀察泰國言論自由受到侵犯的狀況,以及推動公民政治以及立法過程的參與。在成為項目經理前,Anon在iLaw擔任言論自由紀錄中心的主任,並且負責觀察言論自由以及辱皇罪的案件。

本場次的主持人為Thompson Chau。Thompson Chau是一名報導台灣和緬甸新聞的記者。他是《緬甸前線(Frontier Myanmar)》的責任編輯,並定期為《日經亞洲 (Nikkei Asia)》和《經濟學人(Economist)》撰稿。Thompson在仰光進行了五年多的報導後,於2022年搬到台灣和泰國。2023年4月,Thompson當選台灣外國記者會(Taiwan Foreign Correspondents' Club)理事長。他是2021年《吳舜文新聞獎 (Vivian Wu Journalism Award )》的共同得獎者。此外,Thompson 也為《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半島電台 (Al Jazeera)》、《電訊報(The Telegraph》和其他國際媒體撰稿。他擁有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的碩士學位。

本文為此次演講之紀錄。

紀錄與撰文:楊俐英/編輯:林文亮


過去十年當中,泰國持續經歷政治動盪。儘管本地及國際非政府組織和行動者不斷的在各種人權議題上進行倡議與各式活動,軍政府對公民社會及社會運動的騷擾與壓制仍持續發生。雖然如此,從事政治相關工作的非政府組織仍未被禁止於泰國立案,但這類組織必須在組織章程中註明組織成立目的是符合憲法所述「為推廣以國王為國家元首的民主,保持中立,並且不支持任何政黨」。

根據兩位講者所述,在泰國行使結社權所面臨的挑戰至少有三個主要因素:

(一)國家支持的惡意不實訊息

在泰國,受監禁的人權捍衛者和行動者時常被剝奪保釋的權利。行動者們為了爭取保釋的基本權利,不得不絕食抗議導致他們的身心與生命面臨危險。在此情況下,站出來為這些行動者爭取權利的組織,則經常受到國家支持的惡意不實訊息攻擊。

(二)組織訊息

政府當局透過各種方法系統性的非法取得組織訊息,常見的手法有洩漏組織活動或是財務資訊以及在未經法院授權的情況下要求組織提供組織內部文件。

2014年軍政府發動政變後,iLaw 以及其他批評軍政府以及致力於廢除辱皇罪工作的公民社會組織一一成為當局打壓的目標。當局甚至在未經法院授權的情況下直接到公民社會組織的辦公室要求組織提供財務以及組織內部相關的文件。針對當局的騷擾,iLaw告訴當局他們可以取得任何文件,但是iLaw將會把當局索取文件的過程錄影並發布到網站上。當局在聽到這樣的回覆後便決定立刻離開iLaw的辦公室。

雖然在iLaw的例子當中,他們成功組織了當局的騷擾,但這類非法取得訊息的騷擾行為已經使在泰國境內營運的本地、區域性,以及國際非政府組織面臨危險和挑戰。

(三)《非營利組織運作法案》

泰國內閣於2021年通過一項《非營利組織運作法案》(以下簡稱《NPO法案》),對公民社會組織施加限制與管控。該法案以其廣泛的用詞、不符合比例原則的罰款和刑罰、對國外資金的管控,以及對非政府組織的侵入性檢查機制聞名。《NPO法案》受到公民社會以及學術界的強力批評,因此至今國會仍未通過該法案。

有趣的是,內閣推動《NPO法案前》,公民社會組織以及上一世代的工作者曾致力於推動促進非政府組織和人權活動的法案,並倡議政府履行身為《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締約國的承諾和義務。然而,很顯然地,2021年內閣通過的《NPO法案》與公民社會組織所期待的背道而馳。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曼谷是東南亞區域重要的非政府組織重鎮,許多區域和國際非政府組織皆在泰國設立辦公室營運。《NPO法案》的通過將影響泰國境內的本地、區域,以及國際公民社會組織。

2023 Taiwan and Southeast Asia Civil Society Week/2023 台灣與東南亞公民社會週 (CN/EN)
About the Taiwan and Southeast Asia Civil Society Week “Taiwan and Southeast Asia Civil Society Week” is a platform organized by ACFA to connect civil society organisations and activists among Taiwan and Southeast Asia. The 2023 Taiwan and Southeast Asia Civil Society Week is an initial stage for C…

Read more

【座談】我在新加坡做記者 My Journey as a Singaporean Journalist

【座談】我在新加坡做記者 My Journey as a Singaporean Journalist

亞洲公民未來協會致力於連結台灣與東南亞公民社會,共同發展抵禦公民空間緊縮危機的策略。近年來由於區域公民空間緊縮,隨著壓迫性政府持續打壓區域內的公民社會組織與人權捍衛者,新聞自由的空間也持續不斷受到打壓。然而,區域內的人權捍衛者、獨立記者與媒體仍持續發展不同策略以延續他們的工作以捍衛基本人權。 在本次活動中,我們很榮幸邀請到新加坡獨立記者與長期致力於廢除死刑工作的人權捍衛者Kirsten Han 韓俐穎分享她的工作經驗與歷程。這場座談可以讓我們了解一位獨立記者如何在具有挑戰的環境持續採訪與製作具備深度與觀點的議題新聞。 關於講者 Kirsten Han 韓俐穎是一位新家坡的獨立記者與人權捍衛者。除了經營《We, The Citizen》電子報之外,她也是《Mekong Review》的總編輯。此外,Kirsten是新加坡公民社會組織Transformative Justice Collective (TJC)的成員,長期致力於廢除死刑以及終止掃毒戰爭。Kirsten是一位作家,她曾出版《The Singapore I Recognise: Essays on home,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