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論壇紀錄】如何面對集體的政治失落感與焦慮?與泰國政治工作者Kunthida Rungruengkiat對話

【線上論壇紀錄】如何面對集體的政治失落感與焦慮?與泰國政治工作者Kunthida Rungruengkiat對話

時間:8月4日(一)20:00-21:00

講者|Kunthida Rungruengkiat 「進步運動基金會」執行長;普林斯頓大學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的MPP碩士候選人

主持人|Leah Lin 林文亮 亞洲公民未來協會 執行長


亞洲公民未來協會於2025年8月4日舉辦了線上講座「如何面對集體的政治失落感與焦慮?與泰國政治工作者Kunthida對話」,邀請來自泰國的前國會議員、政治運動者與學者Kunthida Rungruengkiat,分享泰國的民主運動在政治打壓與執政失利的情況下,如何繼續前進、調整策略與保持希望。

講者Kunthida Rungruengkiat曾任泰國國會議員與未來前進黨副黨魁,現為「進步運動基金會」(Progressive Movement Foundation)執行長。她的參與與領導經歷,是理解泰國政治運動的重要切入點,她的經驗值得台灣借鏡。

本會執行長林文亮擔任主持人與講者Kunthida Rungruengkiat針對以下兩個問題進行對話:(一)您個人如何面對政黨兩度被憲法法院解散、以及被禁止參與選舉十年的這些政治挫敗、挫折與其他情緒?若願意的話,可否分享你如何感受與轉化這些情緒,這些情緒如何引領您與這場政治運動的下一步?(二)身為一位政治人物、一場政治運動的組織者、也是支持者的重要夥伴,您如何在經歷如此重大的政治打擊與不間斷的司法騷擾後,繼續提供您的社群與支持者必要的支持與動能?又是如何調整經營支持者群體的策略與工作重心?

泰國經驗分享:從挫敗中重新出發

「這是一場馬拉松,我們追求的不只是執政和營運政黨,而是創造一場政治運動。」

講者分享了自己從教育工作者與教師職業轉變為政治人物的經歷。2018 年 3 月,未來前進黨在泰國軍政府統治下成立,儘管成員大多缺乏政治工作經驗,卻在不到一年的準備中成功拿下 81 席(眾議院共500席次),成為國會第三大黨。然而,僅 11 個月後,政黨即被法院解散,包含Kunthida Rungruengkiat 核心成員更被判十年政治禁權。

儘管遭遇法律與政治性的打壓,講者指出這場運動的目標從來不只是組建政黨,而是創造一場長期政治改革的全國運動。政黨解散後,她與夥伴成立了「進步運動基金會」,持續推動基層民主治理、公共教育與對抗政治冷感。

從失敗中看見小勝利,轉化群眾的焦慮與憤怒

她也分享了未來前進黨後繼組織—前進黨(Move Forward)在選後未能執政的情況下,如何保持民眾參與熱度。政黨透過鼓勵民眾加入黨員、持續捐款支持,將失望與憤怒轉化為行動的力量。

她提到,泰國雖尚未完成憲法改革或軍隊制度改變,但已成功推動禁止對兒童施暴等重要法案,也有越來越多民眾開始理解民主價值。

「勝利不只有當選一種,而是當人們的思維開始改變。即便只是一個跟人們生活相關的法律得以通過,都是值得慶祝的進步與勝利。」

走進社區,重新連結人與人

談及台灣與泰國都面臨的政治極化問題,講者指出,表面上的對立往往被社群媒體放大,但當走進社區、與不同立場者合作推動具體政策時,會發現彼此其實有很多可以對話或形成共識的空間。Kunthida就分享了過去在泰國各區推動飲用水的經歷,他們在過程中發現地方上不同黨派在看見他們的努力後,願意主動接觸與了解他們的工作。Kunthida認為,「真正的改變不會發生在螢幕上,而是發生在人與人直接接觸與合作的過程中。」

民族主義與民主人權價值之間的張力

與會者提問到,當面對來自中國的威脅時,民族主義時常成為民主發展的阻力,導致社會分化?講者也分享了類似情況在泰國與柬埔寨的邊界問題上浮現。她強調,民族主義可能帶來動員效果,但最終仍需回到人權與平等的普世原則,這對她的政黨來說是一個棘手但必須處理的考驗。

保持彈性,不斷重新定位

有參與者分享部分台灣選民對「國家安全」論述感到厭倦、懷疑罷免案是否只是執政黨的政治操作。講者指出,每場選舉都必須完全重新評估社會狀況、選舉策略、訊息傳遞方式與溝通對象,才能避免選民倦怠。而每場選舉結束後都必須徹底的檢討策略的有效性和誠懇的評價原本的策略。Kunthida也分享到,他們已經如火如荼的準備緊接而來的第三次選戰,與會聽眾都拭目以待。

「沒有一場選舉是相同的,也沒有一個策略可以通用。訊息傳遞的方式、時機點與語言都必須持續調整,才能找到與民眾連結的切入點。」

小黨是否會削弱集體力量?取決於清楚的目標與行動計劃

對於是否應集中力量支持大黨來對抗保守政治勢力,Kunthida過去的經驗告訴她,「一個沒有明確議程的大黨,什麼也不是。」她認為是否投入小黨,關鍵在於其是否擁有明確的路線與願景。Kunthida最後鼓勵大家,無論在泰國或台灣,民主改革都不可能一蹴可幾,儘管作為政治工作者與社運人士,我們都面臨重重挑戰與挫敗,我們仍要慶祝微小的勝利,並記住我們與他人共享的願景。

「我們對社會的願景是與他人共享的。」

Read more

【座談紀錄】當真相被噤聲,我們如何支持那些努力發聲的緬甸記者?

【座談紀錄】當真相被噤聲,我們如何支持那些努力發聲的緬甸記者?

(紀錄者:Shin Yu) 2025年4月,亞洲公民未來協會(ACFA)舉辦「當緬甸震災真相被噤聲,我們該如何發聲?—台灣獨立記者在緬甸戰地的視角」講座,邀請長期深耕緬甸議題的獨立記者楊智強,分享他近幾年在緬甸戰地的實地見聞,以及當地328大地震後的媒體概況。 楊智強採訪緬甸的資歷長達12年,他的報導常見於《報導者》、《公視》、《轉角國際》等,2024年另與緬甸獨立記者共同創設台緬獨立媒體平台《邊境之眼》。 2025年3月28日,緬甸發生芮氏規模8.2的大地震,超過數千人罹難,然而,這場災難的真實情況卻難以傳達至國際社會。在緬甸軍方政權的嚴密控制下,當地災民難以傳訊、外國媒體難以進入災區,新聞自由受到嚴重限制,導致災情與援助資訊無法有效傳遞——此刻,扮演關鍵角色的其中一群人,是那些冒著風險聯繫外界的緬甸獨立記者,以及願意為緬甸發聲的國際社會。 為何深耕緬甸議題?為何成立台緬媒體平台《邊境之眼》? 2015年,楊智強第一次來到緬甸,當時正值翁山蘇姬上台,他因採訪當地選舉開始對緬甸產生興趣,後來羅興亞危機爆發,因此又去了羅興亞人所在的緬甸若開邦與孟加拉三趟。2023年,他自台灣

By 亞洲公民未來協會 Asia Citizen Future Association
聲明稿|台灣公民社會呼籲泰柬停火勿傷平民

聲明稿|台灣公民社會呼籲泰柬停火勿傷平民

近日泰國與柬埔寨兩國邊境爆發武裝衝突,造成平民死傷與大量邊境居民被迫撤離家園。對此,台灣公民團體基於對人權、和平與國際法的尊重,表達關切並呼籲泰國及柬埔寨停火,確保居住在交火地帶民眾的生命權及各基本權利。 今(2025)年5月底,泰國和柬埔寨邊境局勢升溫,截至7月31日,已經有至少38名軍人與平民死亡,並有超過30萬邊境居民被迫撤離家園而流離失所。儘管雙方在本屆東協主席國馬來西亞的調停下達成了停火協議,但協議生效後,雙方依然在邊境交火。泰國與柬埔寨軍方使用多種致命性武器:柬埔寨軍隊動用火箭和炮擊攻擊,泰國軍隊則出動F-16戰機和無人機發動空襲,甚至涉嫌使用國際上禁止的集束炸彈。 停火協議後兩國持續有軍事行動,使得受波及的民眾仍無法平安返家。軍事衝突造成平民及兒童傷亡,也破壞當地的醫療設施、學校、宗教與文化遺址等。無論是泰國還是柬埔寨,邊境受戰爭波及的人民都是兩國衝突最無辜的受害者,他們遭受戰爭的摧殘、離開原本居住的地方,生計與經濟生活因此中斷,被迫生活在戰爭所帶來的恐懼與陰影之中。 根據多篇國際關係的評論指出,這次的邊境軍事衝突的根本原因是兩國政權、軍隊與政治精英間的權力競爭,以

By 亞洲公民未來協會 Asia Citizen Future Association
線上講座|如何面對集體的政治失落感與焦慮?與泰國政治工作者 Kunthida 對話/After Taiwan's Great Recall Movement: A Dialogue with Kunthida Rungruengkiat on How to Cope with Political Setbacks and Collective Anxiety(CN/EN)

線上講座|如何面對集體的政治失落感與焦慮?與泰國政治工作者 Kunthida 對話/After Taiwan's Great Recall Movement: A Dialogue with Kunthida Rungruengkiat on How to Cope with Political Setbacks and Collective Anxiety(CN/EN)

活動資訊/Event Info 時間:8月4日(一)20:00-21:00 地點:線上會議(報名成功後將以Email寄送會議室連結) 語言:中文與英文(講者將以英文分享,活動亦提供簡略翻譯摘要;聽眾可以中文問答,必要時工作人員將協助翻譯) 報明:https://reurl.cc/mYZlDA Date: Monday, August 4, 2025 Time: 20:00-21:00 Taipei Time Event format: Online event (URL of the meeting room will be shared through confirmation email) Language:

By 亞洲公民未來協會 Asia Citizen Future Association
ACFA夏季座談|【誰把我灌罪?東南亞環保人權捍衛者系列座談 】

ACFA夏季座談|【誰把我灌罪?東南亞環保人權捍衛者系列座談 】

為環境發聲卻被政府定罪? 守護環境正義也會變成罪名? 在東南亞各國,環保社運人士與記者面臨被抓捕、審問、控告、暴力虐待、「被消失」,甚至殺害等威脅,這是當權者與資方為壓制異議、控制土地與資源所發動的系統性鎮壓。因此,我們特地邀請東南亞的環保人權捍衛者來台,分享他們如何抵抗環境破壞、人權侵害與政治迫害,並探問台灣的角色。 七月場 菲律賓、越南環保獨立記者的真相戰 在亞洲,菲律賓被評為對環保人權捍衛者最危險的國家,環運人士與記者遭政府控告、「被消失」,甚至法外處決。本場座談,我們邀請報導環保運動的菲律賓獨立記者、越南流亡組織的共同創辦人,分享他們如何在艱困環境下堅持為真相發聲。 講者:菲律賓獨立記者和越南流亡組織共同創辦人 時間:7月23日 (三) 19:00-21:00 地點:近台北車站,實際地點將註明於報名確認信 活動以英文進行,若需中文口譯請於報名時註明 立刻免費報名(本活動為報名制,未報名成功者不得入場):https://reurl.cc/Y31D8x 八月場 印尼工會、

By 亞洲公民未來協會 Asia Citizen Future Association